多家知名药企「卖身」(附名单)
市场将趋于理性
来源 | 赛柏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撰稿 | 牧之 陈芋
来源 | 赛柏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撰稿 | 牧之 陈芋
近段时间以来,医药领域发生了多起收购事件,涉及罗欣药业、启迪药业、白云山等企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内药企在加速发起收并购外,国外企业近期也有相关动作,业内人士表示,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或成热门趋势。
药企并购大幕徐徐开启,赢家是谁?
01
9月21日,罗欣药业发布公告称,作价4.15亿元将子公司山东罗欣现代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现代物流”)70%股权转让给上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上药控股”)旗下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现代物流的资产总额为24.12亿元,净资产为6.44亿元。而双方协议的现代物流价值为5.93亿元。
对于该价格,罗欣药业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价格充分考虑了目标公司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及环境变化,定价公允合理,不存在损害公司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
罗欣药业公开发布的中报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罗欣药业仅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在2022年上半年罗欣药业又现颓势,实现营收31.43亿元,同比降低8.7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下降139.73%。
针对营收下降的问题,罗欣药业方面表示,全国多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反弹,各级医疗终端门诊量、手术量不稳定,零售、三端渠道部分门店关停或产品下架,导致仿制药产品销售量受到影响。
在仿制药面临疫情反复、集采降价、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之下,罗欣药将业绩增长寄希望于创新药。
上药控股在公告中表示,将与罗欣药业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推动产业发展迈向新台阶。 尤其在创新药品上市前服务领域,双方基于前期合作的初步成果,已在深入研究探讨创新药上市前服务的诸多可行方案。公告中提到。罗欣药业也将把上药控股作为未来创新药产品的首选经销商。
当前的大环境下,一批专注于仿制药的中国制药企业选择通过并购为其产品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今年7月,四环医药宣布进行商业模式调整,拟于未来12-24个月内逐步完成潜在出售事项,剥离出售部分未达经营预期、不符合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仿制药、其他非核心医药及大健康类业务资产,当前已以1.18亿出售存在潜在同类竞争并产生净亏损的北京轩升制药。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研发投资的增加和这一趋势的持续,未来预计将看到更多的有希望获取新的创新药物驱动的并购活动。
02
9月25日晚间,陇神戎发公布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以3.26亿元收购甘肃农垦集团持有的普安制药51%股权、收购甘肃药业集团持有的普安制药19%股权。
陇神戎发表示,此次重组能够进一步丰富企业产品种类、拓展产品结构,有利于实现宣肺止嗽合剂和元胡止痛滴丸两大独家品种和拳头产品的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整合,扩大特色中成药品种优势,打造特色中成药产品梯队,解决当前单品种依赖风险。
近年来,国家注重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推出众多利好政策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中医药产业的要求。一方面,新版药典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更加严格;另一方面,药占比、限制一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影响了部分中成药企业的利润。
在此背景下,许多中药企业选择通过收购、并购的方式进行突围,在发挥原本优势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点击下面,关注赛柏蓝,回复所在省份名称,如“广东”,扫码即可进入赛柏蓝地域读者群
今年8月,启迪药业公告称,拟以现金2.2亿元的对价收购广东先通100%股权。
对于此次收购,启迪药业表示,受让广东先通100%股权后,通过整合双方产品及资源优势,可进一步丰的产品线、扩展产业链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先通共计持有16个中药批文,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适用科室包括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肠胃外科、眼科、消化科、感染科、泌尿科等。
相比化药来说,中药批文种类多,且同类品种又有大量的不同产品,在市场上可交易产品的选择也更多,这为选择进入这片市场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目前看来,中成药独家产品批文是当前很多收购方重点关注的产品。不少企业正通过收购,获取更多中药批文,来不断丰富自身产品线。
在利好政策支持下,中医药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认可。随着越来越多药企的入局,玩家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快捷加码布局的方式。不过回归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中药企业也需要注重创新研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03
根据《2021年度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蓝皮书》公布的数据,2021年,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高峰分别发生在3月、8月和11月,融资事件数量分别为35起、33起和32起,融资金额分别为122.19亿元、120.8亿元和94.42亿元,均达到近百亿元及以上的融资规模。
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今年以来,国内A股生物医药行业发生123起并购,并购涉及金额共计143.95亿元。而2021年全年仅发生100起并购,涉及金额共计157.88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在医保控费趋严、赛道日益拥挤的背景下,生物医药行业将掀起新一轮并购潮,集中度将提升。
不过自拜登9月12日宣布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后,多家中国医药类公司在美国的收购计划受阻。
9月15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F-Star表示,中国生物制药对其的收购未在审查期内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通过,将延长审查时间。
9月19日,凯莱英宣布,由于美国方面的监管原因,收购美国企业Snapdragon的计划终止。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推动、技术迭代、市场演变下,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步入了新局面。中生制药、凯莱英面对全球市场拓展的考验,也是我国医药企业即将要面对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生物医药企业出海较过去两年可能迎来一个更为谨慎、甚至增速放缓的阶段,医药出口有所降温,意味着市场也将更加趋于理性。
有业内人士提出,未来,在走向国际之时,国内市场应该在中国创新药企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名单(不完全统计)